一
寺庙并不是本来就有,就像寺庙并不是后来一直要在一样。
于是,很多寺庙就这样不在了,这是一个渐渐的过程,所以并没有多少人觉得奇怪或者可惜。
而我个人认为,寺庙产生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被拜祭,而在于希望和被宽恕。但是,人还总是做着这样或者那样对不起自己心的事情,否则这红尘三千丈,真没有一个地方,让你可以一百个虔诚地去鞭笞你自己、原谅你自己、释放你自己。
只是于我来言,我去寺庙,最喜欢看的,却是贴在大门两侧的对联。
二
大凡称作古镇的地方,定会有一段久远的岁月,郎岱就是一个古镇。
而能标记古镇风貌的,寺庙应数之一。
据载,郎岱城先后建有规模宏大的寺庙18座(处),多处已经被毁,现只幸存黑神庙、观音阁、龙神庙、文峰塔、万寿宫等寥寥几处。
我现在就站在其中一座寺庙的门外。
却到现在还不知道它的名字,虽然是第三次来郎岱,第三次来这里。
这一次,它被一道铁门锁在了里面。
原来可是没有铁门的,可见,不管是寺庙,还是其他地方,红尘都需要有一道道的门,也许,是我们先在自己的心里上了一道锁,所以这门才越来越多的吧。
门里,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家正在太阳下晒干菜。三月的阳光正好,摊了一地的蔬菜好象也已经从郁葱葱的青春走到了老年。可老年又有什么不好呢,不说这晒干了的菜放上茼茼辣椒爆炒后的美妙滋味,单看这两位老人岁月静好的样子,已经让人心生安定了。
三
老人家过来给我们开门。这是一个到处已经落败了的寺庙,只有那树紫荆花长得正好,虽还没有到花开时节,空落落的枝条却挨得紧密,想来开花的时候一定是极茂盛和极美丽。
女老人热情地要去找大殿的钥匙,我们谢绝了。
我安心去看我的对联。
“明月蝉噪亭愈静,清风鸟鸣寺更幽”是一个小亭子两侧的对联,我不禁想,一个寺庙,如果缺了月、蝉、风、鸟其中一二,那寺庙虽然还叫寺庙,只是寺庙的韵致倒要少去七八了。
“破旧立新破者不及立者妙,添新补旧添的总比补得高”,这幅对联似乎更有哲理,“破”和“立”、“新”和“旧”从来是一个矛盾的词,可谁又敢说,它们不是互克互生,相互依存的呢?这就好象禅,要你彻底地静下心,才能悟出点什么。
“佛像塑成功偿了平生之愿,钱财虽耗尽落得满怀轻松”,这是大殿的对联,并不算工整,但我还是爱其中的悠长禅意——满怀轻松,有多少人欲得而不能得?
而另一角的对联——“静夜闻钟声幽怀四遣,清晨听鸟语利欲全消”也是如此,只是这钟声呢?我在一首诗里曾经写“它与正敲响的木鱼是兄弟”,现在木鱼不在,钟声自然也难觅。只是黄昏的时候,我依然期待会有钟声隐隐地响起,然后不响,如此一身清白,怎不让人回味良久?
四
院子不大,再仔细地看,十来分钟也已经游了个遍。该是告别的时候了,而它也在向我道别,你看它大门上的那幅对联“须晓回头是岸,切记举念勿差”——像不像一个智慧的长者在谆谆教导他最爱的孩子们?
而我不回头,我要向前,拜访了郎岱镇的历史沧桑,现在,我要去看我的油菜花了。
那是郎岱镇另一道最美丽的风景。
评论